當地時間19日,為期兩天的彼得斯貝格氣候對話會議在德國柏林閉幕。德國和埃及再次強調了應對氣候危機的緊迫性,共同呼吁加大采取措施的力度。但非政府組織對此次會議的成果表示失望。
德國外交部長貝爾伯克和埃及外交部長舒凱里在當天的聯合新聞發(fā)布會上均表示,全球應加大力度應對氣候變化。貝爾伯克指出,考慮到非洲的干旱和歐洲的極端高溫天氣:“我們不能繼續(xù)因為其他危機看起來更加嚴重而將氣候危機放到更靠后的位置。”與此同時,她反對用采取適應氣候變化的措施來取代為
減排作出的努力,強調德國“不會偏離其氣候保護目標,而是將致力于盡快擺脫困境,堅定不移地踐行到2045年實現氣候中和的目標?!?/div>
舒凱里同樣認為,不能因為地緣政治的危險局勢和新冠疫情而讓氣候保護遭受挫折。在他看來,需要明確未來幾個月氣候保護的重點工作,“保持國際氣候目標的活力,并且不讓任何人掉隊。”從18日開始舉辦的彼得斯貝格氣候對話會議由德國總理朔爾茨和埃及總統(tǒng)塞西共同主持。40多個國家的部長和高級代表在與會期間重點就氣候適應、融資以及如何處理損失和損害等
問題交換意見,旨在為11月召開的聯合國氣候公約締約國大會做準備。
不過,非政府組織對本次彼得斯貝格氣候對話會議的成果表示失望。綠色和平組織氣候專家巴斯蒂安·紐維爾斯19日坦言:“曾希望會議能夠發(fā)出更多倡議。”環(huán)保組織聯盟主席奧拉夫班特也批評:“彼得斯貝格氣候對話沒有達到為11月份的氣候談判設定標準的預期。”國際饑餓援助組織雖然對德國政府提出的保護和幫助貧困國家抵御氣候變化危害的概念表示歡迎,但要求能夠出臺具體的措施。用該組織氣候專家?guī)於鞯脑拋碚f,必須對已經發(fā)生的不可抗災害制定經濟補償計劃。德國聯邦經濟和氣候保護部委托進行的一項研究結果顯示,自2000年以來,僅在德國,因人為氣候變化造成的損失就平均每年高達66億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