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投資者是非常難處的人,一般來說,他們想要他們就立刻希望得到什么。這也就是我們的碳信息披露這個項目,能夠在這么短的時間內(nèi)吸引這么多的公司來參加。
他們應該怎么樣來做出應對?怎么樣來重組他們投資的資產(chǎn),所以這是一個非?;A的
問題,這也是投資者,目前一定要能夠回答的一個問題。他們希望能夠知道,氣候變化給他們帶來的風險是大還是小呢?為了能夠解決這個問題,他們有兩個主要的想法:
首先第一個想法,就是非常樂觀的一種想法。樂觀的人認為氣候變化有巨大的風險。但是我們有成功政府的
政策,我們還會有碳稅
市場逐步調(diào)整的話,我們不會有太大的變化。公司會有一些壓力,有壓力就有產(chǎn)品,會改變他們運作的情況。在這個過程中政府逐步協(xié)調(diào),讓我們順利的渡過這段時間,市場也會調(diào)整。
還有別的一種情況是比較悲觀的。就是整個的調(diào)整不會是很順利的。相反的,我們會有非常突然的,由一些事件所導致的變化。政府將會很艱難地應對氣候變化,而且也會低估相關的風險。作為專業(yè)的投資者來說,這是一個很值得關注的問題。因為你會發(fā)現(xiàn)資產(chǎn)和企業(yè)的價值,突然會有很大的變化。為什么CDP獲得了全球投資者這么大的重視?而且獲得了中國機構投資者越來越多的支持?那就是因為CDP是一個最有用的信息的工具。來了解氣候變化方面各公司在做什么?
中國企業(yè)的情況在應對
碳排放披露這方面的情況,并不是特別復雜的。對于中國企業(yè)來講,我現(xiàn)在就有一些很好的消息。全球投資者確實不期待中國企業(yè)對碳排放披露能夠有什么完美的答案。但是,全球投資者確實想知道中國公司已經(jīng)開始這樣一個進程了,所以今天早上,我講幾方面的內(nèi)容:
首先、介紹一下我們對亞洲公司的了解,以及他們對碳排放披露項目回應的能力。我會給大家介紹一下我們從碳排放披露07年報告中所得到的一些數(shù)據(jù),來幫助大家了解,怎么比較我們公司的情況和其他回應碳排放披露別的公司的情況,這是比較容易的一部分。
然后我給大家介紹一下,國際投資者的態(tài)度,這些國際投資者都在中國、在亞洲有投資,這是比較讓人害怕的。因為投資者是無法預測的,但是我需要盡可能地告訴大家,這些全球投資者正在使用什么樣的工具來評估亞洲公司在氣候變化方面的表現(xiàn)?
標準是比較低的。投資者對亞洲公司和中國公司在碳排放披露方面的期望值比較低。但是,這種期望值將會在未來一年半期間有很大的變化。原因很簡單,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就氣候變化來進行披露,那么越來越多的投資者就越來越擔心中國對于適應氣候變化情況的能力。在亞洲的環(huán)境中,什么是一個最佳的方法?亞洲公司怎么能夠應對,對更新、更復雜數(shù)據(jù)的需求呢?很簡單,首先來尋找一個戰(zhàn)略性的回應。全球投資者并不期待著你的披露現(xiàn)在就達到非常具體和全面的水平,至少在現(xiàn)在這個階段不是這個期望的。一旦你開始這么做了,很多公司就擔心他說這個變量太多了,我們沒有辦法控制披露的過程。我只是很低的一個人,我的高層經(jīng)理人讓我做這項工作,但是沒告訴我怎么應對那些政策問題。在很多公司里面這個問題都會成為一個很嚴重的負擔。因為在很多的國家里頭,相關的政府也沒有建立正式的政策。比較成熟的投資者了解這一點。
現(xiàn)在在整個亞洲,投資者所尋找的東西是一個很簡單的信號,他們就想知道我們已經(jīng)開始了這方面的工作。他們想知道你們已經(jīng)開始了,在公司層面上來評估你們碳排放的清單,而且你們已經(jīng)開始評估,你的風險組合的結構,評估你和供應者和交付、以及和競爭對手你的風險組成的結構。
從披露的角度來講,最佳回應的方式就是非常直接提供一些戰(zhàn)略性的回應。不見得要全面,也不見得在一些你不熟悉自己的數(shù)據(jù)質(zhì)量領域非常的具體,這也沒必要。給CDP的答案應該是簡單的,而且是大方向限制的。我們也注意到了一些,比如說風險組合方面非常簡單的評論;我們也注意到了政策發(fā)展方面一些很簡單的看法。所以投資者想看到的東西是非常直截了當?shù)膽?zhàn)略性的回應。投資者也知道,監(jiān)管和市場的變化也會影響公司怎么來做回應,以及投資者的要求。我知道中國政府已經(jīng)開始鼓勵大型的國有企業(yè)在企業(yè)社會責任披露方面做得更好,那這樣的話投資者也會更關注。
因此,我們會看到兩方面有更大的壓力。不光在中國是如此,在韓國、日本、印度、巴西、俄羅斯、南非這些和中國競爭的國家,都是開始了相同的進程。
這個表總結了我們從CDP,2007年工作中了解的情況。如果你的公司想有效對CDP,2008年問卷做出回答的話,我建議大家還是看一下其中的數(shù)據(jù)。去年,我們的樣本是166家企業(yè),今年整個亞洲的樣本數(shù)量不包括日本,將會超過200家企業(yè)。去年的回應率只有26%,Sue Howells剛才也演講了,這和歐洲比是低的,而且比北美也低。但是在亞洲的環(huán)境下,26%的回應率已經(jīng)很高了。
原因很簡單,亞洲沒有一家上市公司,收到我們的問卷之后,政府和監(jiān)管當局要求他一定要回應。但是在歐洲,大多數(shù)回應CDP問卷的這些公司,如果他不這么做都會面臨一些監(jiān)管和法律方面的問題。所以,亞洲公司的回應時候的時候,整個環(huán)境是很不一樣的。因此,所以我也很奇怪,居然有26%的回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