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一塊巖石就像閱讀一本書,伍茲霍爾海洋研究所(WHOI)海洋化學與地球化學部副科學家弗里德-克萊因(Frieder Klein)說,巖石是有故事的??巳R因和他的同事們分析了巴西海岸外約 500 公里處圣保羅大洋轉換斷層中圣彼得和圣保羅群島被淹沒側翼的巖石,這些巖石講述了一個關于部分地質碳循環(huán)的奇妙而又前所未知的故事。
新的研究發(fā)現(xiàn),海洋轉換斷層是重要的、以前被低估的二氧化
碳匯對現(xiàn)有的地球地質碳循環(huán)概念提出了挑戰(zhàn)。這項研究強調了自然地質排放在塑造地球氣候歷史中的關鍵作用,并強調了在應對當代氣候變化的背景下深入了解這些過程的必要性。
構造斷裂是構造板塊相互移動的地方,是地球上三大板塊邊界之一,全球長度約為 4.8 萬公里,其他板塊邊界分別是全球洋中脊系統(tǒng)(約 6.5 萬公里)和俯沖帶(約 5.5 萬公里)。
幾十年來,人們一直在研究洋中脊和俯沖帶的碳循環(huán)。相比之下,科學家們對海洋轉換斷層中的二氧化碳關注相對較少,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轉換斷層被認為是"有點無聊"的地方,因為那里的巖漿活動很少。"克萊因說:"我們現(xiàn)在拼湊起來的結果是,沿著這些海洋轉換斷層暴露出來的地幔巖石可能是一個巨大的二氧化碳匯。"
地幔的部分融化釋放出二氧化碳,這些氣體碳夾雜在熱液中,與靠近海底的地幔發(fā)生反應,并在那里被捕獲。
《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PNAS)上發(fā)表的一項新的期刊研究報告的第一作者克萊因說:"這是地質碳循環(huán)中以前不為人知的一部分。由于在以前對全球二氧化碳地質通量的估算中沒有考慮到轉換斷層,因此巖漿二氧化碳向改變了的洋幔和海水的質量轉移可能比以前想象的要大。"
地質排放與氣候
克萊因說:"與人為二氧化碳(或人類驅動的二氧化碳)相比,轉換斷層排放的二氧化碳量可以忽略不計。然而,從地質時間尺度來看,在人類排放如此多的二氧化碳之前,地球地幔(包括轉換斷層)的地質排放是地球氣候的主要驅動力。"
正如論文所述,據(jù)估計,全球人為二氧化
碳排放量 約為每年 36 千兆噸(Gt),這使大氣和水圈的平均地質排放量(每年 0.26 千兆噸)相形見絀。然而,在地質時間尺度上,來自地球地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在調節(jié)地球氣候和宜居性以及包括海洋、大氣層和巖石圈在內的地表儲層中的碳濃度方面發(fā)揮了關鍵作用,當然,這是在人類活動燃燒化石燃料之前。
通過地質研究了解氣候變化
"為了充分了解現(xiàn)代人類造成的氣候變化,我們需要了解地球深層過去的自然氣候波動,這與地球自然碳循環(huán)的擾動息息相關。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有關地球地幔和海洋/大氣系統(tǒng)之間碳長時間尺度通量的見解,"該研究的合著者、佛蒙特州本寧頓學院教師蒂姆-施羅德(Tim Schroeder)說。"數(shù)百萬年來,這種碳通量的巨大變化導致地球氣候變得比現(xiàn)在溫暖或寒冷得多。"
為了更好地了解地幔和海洋之間的碳循環(huán),研究人員分析了圣保羅轉換斷層中"地幔橄欖巖礦物碳化過程中"皂石和其他含鎂集合體的形成。認為該斷層是富含二氧化碳的熱液流體的通道,而橄欖巖的碳化則可能成為排放二氧化碳的巨大的匯。
研究人員在論文中認為,"低度熔化會產生富含不相容元素、揮發(fā)物,特別是二氧化碳的熔體,而在大洋轉換斷層處存在橄欖巖,這兩種因素結合在一起,為廣泛的礦物碳化創(chuàng)造了有利條件"。
這些巖石是在 2017 年對該地區(qū)進行巡航時使用載人車輛采集的。找到并分析這些巖石"簡直是夢想成真"??巳R因說:"我們在12年前就預測到了碳酸鹽改變的洋幔巖的存在,但我們在任何地方都找不到它們。我們曾前往該群島探索低溫熱液活動,但都以失敗告終。令人難以置信的是,我們竟然能在一個轉換斷層中找到這些巖石,因為我們是在尋找其他東西時偶然發(fā)現(xiàn)它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