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如,在目前備受關注的氫能領域,石化、化工也占據絕對比重。石油和化學工業(yè)規(guī)劃院副總工程師韓紅梅表示,從生產來看,煤制氫比重約為58%,加上近20%的焦炭和蘭炭副產氫,以煤為基礎的氫源是主力。相比每年4000萬噸級的工業(yè)副產氫量,我國電解水制氫的產量,目前僅在10萬-20萬噸?!霸街刭|的能源制氫,碳排放量越高。從使用來看,氫能目前主要用在以石化、化工為主的工業(yè)領域。預計未來10年,工業(yè)氫氣需求依然呈增長趨勢,如何實現深度脫碳意義重大?!?/div>
多位專家表示,加速終端部門電氣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取代化石能源的直接燃燒和利用,但電氣化并不能解決全部排放
問題?!敖煌ú块T碳排放尚未達峰,商用車、民航等領域脫碳面臨技術瓶頸。比如,重卡的碳排放量約占道路交通排放的40%-55%,但目前,我國電動汽車主要用在乘用車領域,對于排放大戶,恰恰缺乏商業(yè)化量產的電動化技術?!币晃粊碜园l(fā)改系統(tǒng)的專家告訴記者。